Post By:2008/4/8 23:11:03
人生要交多少學費
只有什么事情都不干的人才不會犯錯誤,同樣的道理,也只有什么錯誤都不犯的人才不用交“學費”。依我看,除了少數(shù)幾位躲在塵封的古書里指手畫腳的圣賢之外,幾乎所有人的成長過程都是一個不斷犯錯和改錯、失誤和勘誤的過程,交費項目之多,交費額度之大,確實令人咋舌。
一個人要在社會上討生活,必修的科目可不少,比如你要學習如何在老板或上司面前表示謙遜而又不貶損尊嚴,如何與同學、同事、同行公平競爭而又不傷及和氣,如何賺更多的錢而又不觸犯法律,如何出更大的名而又不招致物議,如何當官才能留下好的口碑,如何辦事才可避免壞的結局,如何繞開陷阱,如何把握機遇,如何識破天花亂墜的謊言,如何戳穿瞞天過海的把戲,如何追求快樂,如何珍惜幸!@些顯然都不是一學即會的科目,許多人終其一生,交了一大堆學費,也只學到皮毛常識,可想而知,他們的人生前景將很難有什么顯著的起色。
中國社會歷來特別講求工具理性,為人行事,更看重技術而不是藝術,更看重效果而不是后果,更看重操作性而不是可靠性。這樣一來,大筆學費就極可能交錯對象,交錯地方,且不說心血付諸東流,生命投畀豺虎,甚至連歷史進程也會發(fā)生根本改變。辛亥革命后,孫中山尊重國人意見,贊成南北和談,他高風亮節(jié),將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(tǒng)的印信和權杖爽快地移交給袁世凱,這等于是無形中將巨額學費交給了一位政治流氓,結果不出兩年,袁世凱就翻云覆雨,刺殺革命黨人,解散國民議會,覬覦金鑾御椅,大做皇帝迷夢。孫中山冤枉繞行了十萬八千里彎路,從終點又兜回到起點,重樹革命大旗,以求鏟除帝制,保護約法。然而由于積弊難除,積重難返,整個國家從此陷入了軍閥混戰(zhàn)的爛泥潭,久久不能拔足,遲遲無法上岸。
翻覽歷史黃卷,仍有大大小小的人生悲劇在我們周圍一幕接一幕連臺演出,似乎永遠都沒有歇氣冷場的時候。你瞧,某些老實人把學費交給了巧舌如簧的騙子,恨之何用?某些純情女子把學費交給了辣手摧花的“情圣”,悔之何及?某些業(yè)主把學費交給了食言而肥的開發(fā)商,輕信何深?某些股民把學費交給了暗箱操作的大莊家,猛醒何遲?你再瞧,某些貪官***學費直交到鋃鐺入獄,某些罪犯***學費直交到奔赴黃泉,某些賭徒***學費直交到傾家蕩產(chǎn),某些嫖客***學費直交到身敗名裂。不少人真可謂活到老,學到老,經(jīng)常曠課,不斷留級,學費直交到兩腿一伸,雙眼一閉,賬單竟開出幾公里長,看一眼都會令人驚出一身冷汗。
勇者百戰(zhàn)必定受傷,智者千慮難免有失,一個人在社會上中了刀,挨了棒,吃了虧,受了騙,輸了籌碼,丟了山頭,打掉牙齒和血吞并不可笑,多交了點學費也沒必要自責到痛心疾首,關鍵是你要長記性,長眼力,長經(jīng)驗,長覺悟,別把教訓的雪球越滾越大,別被痛苦的五指山徹底壓垮。腦袋偶爾進幾次水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長期進水,最終將腦袋瓜子完全漚壞了,沒有靈丹妙藥可治。
把學費交給誰才能學到真才智、真本領和真功夫,才能讓自己的學費落到實處,不打水漂?我認為有這樣幾個相對可靠的交費途徑:一是把學費交給確確實實擁有人生智慧的古今中外的賢哲,從他們的詩文著作中學習養(yǎng)護心靈的要領;二是把學費交給飽經(jīng)滄桑的過來人,他們的人生覆轍就是你的前車之鑒;三是把學費交給自己的良師益友,聽取他們充滿善意的忠告;四是把學費交給成功者,學習他們的奮斗精神和處世經(jīng)驗。有時,你少買幾次彩票,少打幾次麻將,少去幾次歌廳舞廳,少喝幾瓶高檔白酒,總之少去瞎折騰幾下,這筆學費就省出來了。學費可高可低,視乎各人的稟賦和遭遇而定。
即墨信息港,只要注冊就可以輕松發(fā)布二手、房產(chǎn)、人才、交友等信息,還可以在線娛樂、自主建站、網(wǎng)上開店
[img]/tp/bbs/200706/05/2007652018428028.jpg[/img]